作者|古年
来源|旅日(LVjapan)
听说过“间人”这个词语吗?它可是理解日本人为人处世的特征,掌握与日本人交往密码的一把钥匙。
想象一个在日本职场常见的场景吧:休憩时间,一位资深OL与几个新员工聊得正欢时,她的上司走过来跟她交谈工作,此刻桌上的电话铃响了,这位女性中断谈话赶紧拿起话筒开始应对——这一切就发生在短短数分钟之内,可是你会被她应对不同对象时连续“变脸”的言谈举止弄得眼花缭乱:跟晚辈聊天时,从语气到表情是位居高临下的老师;跟上司交谈时瞬间变成了乖巧听话的学生;而面对电话那头的客户时,发出的声音尖细又甜美,宛若一位温柔可爱的邻家小妹。
如果你不是亲眼目睹这一幕,光听她跟三个不同对象说话时的声音和语调,简直就不敢相信这是出自同一个人,会感觉她的角色转换有些魔幻,人设像个表情包:夸张,做作甚至显得虚伪。
其实,这正是日本人自称为“间人”的理由所在。所谓“间人”,是八十年代日本学者研究日本人国民性特征时提出的一个概念,至今深得认可。它指的是日本人在与身份地位不同或亲疏远近有别的人打交道时,会随时改变自我形象,扮演不同的角色,以便达到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目的。对于日本人来说,人的存在状况,本身就是由人际关系来定义的。就像定义“鱼”时,可以描述为“生存在水中的生物”一样,人就是“生存在与他人互动中的个体。”
所以,当外国人感觉日本人这样善于“变脸”有些太做作,夸张或虚伪时,他们本身很可能毫无自觉,以为正常不过。就像提出“间人主义”这一概念的学者浜口恵俊描述的那样,“这种状态在日本是普遍性的,就像深海鱼一生都不会意识到海水的存在一样。到目前为止日本人本身并没有特别意识到这一点。” (『間人主義の社会 日本』1982年)
说到日本人的“间人”特征,只要了解一些日本文化就会更有体会。就拿日语来说吧:哪怕你是个初学者,也会从入门开始就被日语中那些复杂繁琐的尊他敬语呀自谦用语弄得找不到北。哪怕是日本人,在如何使用这套语系上也常常会犯低级错误。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日语中的“我”,常见的表达方式至少就有7种之多,分别是“俺(おれ)”、“僕(ぼく)”、“私(わたし)”、“あたし”、 “うち”、“わたくし”、“儂(わし)”。这些第一人称如何使用,关键要看你是男是女,和谁讲话,要表达尊敬还是谦卑,亲热还是疏远等等。从这个表述自我的方式上就可以一目了然地发现:“我”是个居无定所,变幻无常的存在,像个“变色龙”似的擅长“伪装”,跟崇尚个人主义的欧美文化中那个不可撼动的“我”相比,含义相去甚远。
日语不单虚化了“我”的独立存在地位,它的语法结构甚至为你逃避对抗、见风使舵提供了独有的安全通道。用日语交流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时,一句话要等到说完才能听明白。因为它的语法结构把动词悄悄放在名词之后了,没有像“我反对(赞成)你的意见”的表达方式,只有“我(对)你的意见反对(赞成)”的表述方法。所以,当非要让“我”亮明立场时,完全可以边说边观察对方的脸色,话说到一半,发现不对劲了,还可以在最后一刻把“反对”改口成“赞成”。
这一切都是为“我”提供变脸、随时金蝉脱壳的好办法。了解日本人的这种“间人”的国民性后,我们就发现了跟日本人打交道时一些需要多加小心的注意事项:
首先,掌握各种敬语的用法非常重要。敬语又分为三大类:尊他敬语、自谦敬语和郑重语。特别是跟长辈、老师、上司等身份“高人一等”的人交流时,一定要用好这套社交语言。如果使用不当,很可能被视为缺乏基本的礼仪教养,遭人白眼。
其次,交流时,要小心分辨哪些是客套话和礼节性的定式行为,去伪存真,理解对方想要表达的真实想法和意图。这样做的理由是日本人在表达看法和自我主张时会因人而异,存在程度不等的暧昧性,婉转含蓄的成分,很容易带来意外的误解。
一位日企中国翻译跟我讲述他经历的故事:他所在的汽车公司打算在某个城市与本地公司联手开办4S汽车特许经营店。拣选过后,这家公司的日方主管为了安慰几家落榜公司,特意带着翻译一一上门拜访,当面通知对方以示诚意。到了其中一家公司后,接待方的老总突然中途入场,接过话题侃侃而谈,想让日方回心转意。日本人主管一下被对方的身份和气势震住了,态势和语气变得模棱两可,让翻译感觉上司被打动说服了,于是告辞时也顺水推舟,让对方不要放弃。结果,一个月过后,这家公司老总亲自通知日方来验收他们投资上百万元改建成功的门店时,那位日本主管脸都吓白了,把无辜的翻译狠狠骂了一顿。
还有一个相反的例子,日本店员由于说话过于直白带来啼笑皆非的误解。
有次我领着一位国内小女孩去买手表,她一眼看中一款时髦又很有设计感的产品,当即就掏钱要买。没料到服务员却迟迟不肯收钱,而是拿出那块表让她仔细看,还讲了一堆这块表的缺点。说是走时不很准,电池寿命有限等,弄得孩子睁大眼睛望着我,委屈地说:“这个叔叔肯定是不想把这块表卖给我吧。”
其实,我曾经不止一次带朋友来过这里,知道这位店员过于尽责,就因为看到对方是个外国小孩,担心冲动购物,万一买回去不满意怎么办。待我解释过后小女孩这才破涕为笑。
最后,避免和日本人发生沟通误解的重要对策是:在结束谈话时,再次确认对方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双方达成的共识和留下的分歧有哪些,以防误解带来事后的损失。
从前面那位翻译失败带来的教训也可以看出,在结束一次重要的沟通之后,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沟通顺畅没毛病,而是在最终别忘记进行一次总结和确认。这种谈话的结束方式被称为“三明治式会话术”,意指对所有谈话结果进行一次“夹击”似的包裹,以确认沟通的成果和有待解决的课题。这种会话术特别在跨文化沟通和商务谈判中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
小结如下:
◎“间人”是理解日本人为人处世的特征,掌握与日本人交往密码的一把钥匙;
◎在日本人看来,“我”是一个因人而异,在人际关系中不断变脸换装的存在;
◎日本人会根据交流双方的亲疏远近和身份地位选择不同措辞和表达方式。因此,掌握各种敬语语法非常重要;
◎要小心分辨哪些是礼节性的客套话,去伪存真,理解对方想要表达的真实想法与意图;
◎“三明治式会话术”是避免和日本人发生沟通误解的重要沟通技巧。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旅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