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下手,日本也有。 那么他们是怎么保护孩子的呢?

发布者: 行乐
发布时间: 2017-11-28

上世纪90年代,

日本的儿童受害犯罪率也日益增多。

众所周知,

日本的刑法量刑比较轻,而死刑更是形同虚设。

也许正因为此,

日本设立了全民参与的预防机制

在我们讨论如何完善刑罚体制的同时,

或许也可以看一下邻国日本

是如何预防针对青少年及儿童的犯罪的。


 ⚠


学校——与家长委员会联手


这是东京的一所小学发给家长的两封邮件▽


☝一封是来自校长的,一封是来自家长委员会的。 邮件中详细描述了:近来在学校附近或学生放学途中,遭遇到的伤害事件,以及可疑人员的外貌特征、出没的时间点,以便让家长做好主动防范。


学校和家委会紧密配合,不放过学校周边任何可疑人物。有儿童或者家长的投诉,学校和家委会立即召开会议,商量对策,并及时把所有细节公开给家长。


同时学校也会及时和附近警署,街道组织沟通,在可疑人物出现期间增加警力,或者增派街道的义务交通维护员。


在日本基本很少看到家长接送孩子的情况,孩子们结伴回家,一路上都有地区协保员在主要路口帮助维持交通,同时也有效降低了诱拐等儿童犯罪概率。


学校,家委会和地区街道和三合一共同体,互补有无,一起保护自己的孩子们。


政府——全国普及儿童110制度,


入学新生必须配置书包警报器


日本政府为新入学的新生,免费发放一个悬挂在书包上的警报器,这已经变成了日本孩子的标配。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有义务反复教导孩子如何在危急情况下使用。

 而“儿童110”制度则是日本实行的一项综合社会全方面力量保护孩子的制度。


当孩子们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危险,只要看到有这个标志的商店、民宅、铁路车站等都可以放心求救。

 




有些城市还设置了儿童110出租车,可以为遭遇危险的孩子提供避难,并免费将孩子送回家。




家长——言传身教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家长的防范意识是最重要的。这是某日本育儿网站总结的日本妈妈的七大经验。

 

经验一  说清楚到底要孩子小心什么

每天孩子出门前,日本的妈妈都会说“要小心哦”这不该仅仅是个习惯,而应该认真地跟孩子讲清楚,具体要当心什么。

 

除了小心车水马龙,还要小心老师的一些反常举动、小心陌生人离你太近、小心那些让你觉得奇怪的叔叔阿姨。也许你不想让孩子知道真实世界里的残酷和不堪,但有些犯罪的苗头就隐藏在其中,必须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经验二保护好孩子的个人信息

在孩子的鞋子、书包、自行车等个人用品上写孩子名字的时候,尽量写在隐蔽的地方。

在外面不要直呼孩子名字,而是叫他哥哥、弟弟或在家里的排行;邮寄明星片时,避免放孩子的照片。

如果孩子听到陌生人叫他的名字,告诉孩子,说句“对不起,我不认识你”,然后走开。


 

经验三 确保孩子独处时的安全

从同学家回来的路上、从校车回家的路上等孩子经常独自行走的地方,家长陪孩子一起走一趟,告诉孩子万一有突发状况,最近的“避难所”在哪里,这条路上有没有 “儿童110之家”、便利店、警察岗亭、熟人的家、医院可以求助。

 


经验四  让孩子学会大声呼救

即使是大人,遇到紧急情况,也会被吓懵而忘记呼救。如何让孩子能记得呼救呢,这就需要日常的练习了。


日本的家长会让孩子在家里时,躲在被子里,学会如何从腹腔发出尖锐的求救声。

 


经验五  善用各种求救工具

如果忘记呼救,就要第一时间拉响书包上的警报器。

家长们会将警报器放在孩子随时可以拿到的地方,此外,为了让孩子把握拉警报的力度,日本的妈妈们,会把电池卸下来,在家里反复练习。

   


经验六  敢于怀疑,不做一味听话的好孩子

“我家有个宝宝跟你一样大,你能告诉我,你爱玩什么游戏吗?”

“叔叔的狗丢了,能帮我一起找吗?”

当孩子善良、爱动物的天性被利用,危险就会随时存在。

所以,不能一味地教导孩子要听话,而是要敢于怀疑,虽然有些残酷,但为了孩子的安全,就必须要给孩子上这一课。

 


经验七  从生活细节中与孩子一起保持警觉

和孩子一起散步时,告诉孩子如何分辨哪些是危险的人、危险的车;等电梯的时候,告诉孩子,要避免单独和一个大人一起乘坐电梯;一个人在家时门窗都要上锁……想让孩子时刻保持警惕,首先大人的防范神经不能松弛,要时刻想象可能遇到的危险,并告诉孩子该怎么面对。



善待孩子,

不仅是自己的孩子,也关爱别人的孩子。

家庭,学校,街道,警署,企业,政府...

大家都将心比心,把每个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那样,

去关心,去为他(她)多生一个心眼。

这样,今天发生在那个家庭的痛,明天才不会被复制到你家。